6月27日下午,“黄河和她的源头”巡回大篷车系列活动首站在郑州举行。活动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青海省宝源生态保护中心发起,以房车为载体,行程超过6000公里,联动黄河沿线的9省11座重要城市的环保项目中心和爱心企业,共同开展环境保护宣传、环保成果展示活动,并增设非遗体验、公益市集、乐队演出、户外露营等大众较为喜闻乐见的业态与呈现方式,推动全民参与黄河生态保护,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黄河环保项目中心秘书长孙红梅为郑州站活动致辞。她表示:黄河承载着亿万华夏儿女的乡愁与梦想。期待通过这次大篷车活动,唤起全社会对黄河保护的共同关注,让母亲河永葆生机,让黄河文化代代相传。郑州站作为系列活动的首站,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汇聚绿色环保的磅礴之力,点燃全民守护的星星之火,以行动兑现承诺,以责任守护未来!
新华保险为本次活动全程提供保险服务。青海省宝源生态保护中心执行理事长刘刚剑对此表示感谢,给新华保险回赠青藏高原野生动物救助繁育中心近期救助的雪豹“凌小蛰”的爪印拓印画,并表示期待与更多像新华保险这样的爱心企业携手,共同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活动中,专家学者围绕鸟类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修复等议题展开对话,以现场演讲、远程对话的形式对黄河进行文化溯源,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价值,并由此延伸至黄河流域的生态文明、黄河儿女与黄河生态的相互依存,生动呈现了政府部门、环保组织等各界对于黄河保护的实践与取得的成果,呼吁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生物学教授、郑州自然博物馆馆长李长看教授以《鸟语人类文明》为题,为公众生动阐述了在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省,为守护青头潜鸭、大鸨等珍稀鸟类所做的大量工作以及这些鸟类种群数量的回升。
青海省自然教育协会会长尤鲁青从黄河源头的环境变化引出当地在生态保护、自然教育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全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独立设计师王孜尧则以远程连线的方式,为现场公众带来黄河源头的果洛、玛多等地的游牧文化和生活方式,并介绍了黄河文化对于自身在设计理念等方面的借鉴意义。使公众对黄河文化的了解更加全面和立体。
生态纪录片展映与生态成果图片展以直观方式展现了黄河流域的生态变迁与治理成效。公众在图片展前驻足观览,犹如穿梭在黄河生态保护的长廊之中,感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千年文脉,凝聚黄河保护共识,进一步增强生态共护的认同。
公益市集通过文创产品展示,让广大公众了解到黄河中下游的物种,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激发了市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公益演出环节,《黄河颂》《花木兰》等经典曲目点燃全场,唤起公众对黄河生态保护的共识,推动环保公益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多位与会人员表示,这是“第一次通过展览和专家分享这样多元的方式,深度了解母亲河黄河厚重的文化传承和流域生态环境的脆弱,也感动于社会各领域坚实的环保足迹,我们年轻人更应该主动担当,为保护母亲河贡献力量。”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理事王大林、青海省宝源生态保护中心理事长刘家清以及新华保险、河南蓝天集团等爱心企业、志愿者和各界人士参加了首站活动。(宋健 沈顺珍/文图)